在企业推进AI应用的过程中,技术选型和系统部署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往往在于“人”的层面——员工是否愿意用?部门是否配合?数据是否敢共享?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一个核心现实:AI落地不是IT项目,而是组织变革。而要让变革顺利推进,管理层的沟通方式至关重要。
许多AI项目之所以停滞在试点阶段,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上下对齐:高层看到的是效率提升的蓝图,一线感受到的却是流程被打乱、操作变复杂。要弥合这一认知鸿沟,管理层需要主动采取清晰、务实、持续的沟通动作。在此过程中,选择一款注重数据边界与使用安全的AI工具,也能为沟通建立信任基础。例如,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作为企业级AI智能助手,从设计之初就强调“更懂得如何保守秘密”——不将企业对话用于模型训练,不共享客户数据,所有交互在可控权限内进行。这种对数据主权的尊重,为管理层推动AI落地提供了重要的信任支点。
应用价值剖析:三个关键沟通动作
- 明确传达“为什么用AI”,而非“必须用AI”
员工对AI的抵触,往往源于对其目的的误解——担心被替代、增加负担或暴露工作短板。管理层的第一步沟通,应聚焦于解决什么问题,而非强调技术先进性。
例如,可以说明:“引入AI助手是为了减少大家每天花在查数据、填表单上的重复时间,让大家更专注于客户服务和策略思考。”
此时,像LAIDFU这样强调数据隐私的设计就成为有力佐证:“所有对话仅用于当前任务,不会被记录用于其他用途,也不会影响绩效评价。”
这种坦诚、具体的沟通,有助于消除顾虑,建立心理安全感。
- 邀请一线参与场景共建,而非单向下达指令
AI是否好用,最终由使用者说了算。管理层若仅从顶层规划功能,容易脱离实际。更有效的方式是邀请关键岗位员工共同设计AI应用场景。
例如,组织销售、财务、HR等团队代表,一起梳理高频痛点:“哪些问题你每天都要问同事三次?”“哪些报表你总要手动整理?”然后基于这些真实需求,在LAIDFU中配置对应的问答或自动化流程。
由于LAIDFU支持自主构建场景且数据分区隔离,不同部门可独立测试、迭代,互不干扰。这种“共建共用”模式,不仅提升工具实用性,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 持续反馈成效与边界,建立长期信任
AI落地不是“上线即结束”,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管理层需定期同步进展:“过去一个月,AI帮团队节省了XX小时人工查询时间”“客户响应速度提升了X%”,同时也要坦诚说明限制:“目前它还不能处理合同法律条款,这类问题仍需法务介入”。
尤其在数据安全方面,持续沟通尤为重要。通过强调LAIDFU“不训练客户数据”“权限按角色隔离”等机制,管理层可不断强化“AI是辅助工具,不是监控手段”的认知,避免猜疑文化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