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开始探索AI助手的应用时,常常面临一个基础但关键的选择:是采用功能强大、开箱即用的通用型AI,还是投入资源构建更贴合自身业务逻辑的垂直行业智能体?前者覆盖场景广、上手快,后者则在专业性、数据安全和流程适配方面更具优势。尤其对于涉及敏感信息或高度定制化流程的组织而言,后者的价值愈发凸显。
在这方面,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提供了一个中间路径——它定位为企业级AI智能助手,既保留了灵活交互的能力,又在设计之初就将“保守秘密”作为核心原则。不依赖外部大模型训练客户数据,不将企业对话内容用于任何第三方用途,所有交互均在可控边界内完成。这种对数据主权的尊重,使其更贴近垂直场景下企业对安全与合规的实际需求。
一、通用型AI助手:便捷,但边界模糊
通用型AI助手(如某些公开大模型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擅长回答广泛问题,适合个人用户或轻量级办公辅助。然而,一旦进入企业环境,其局限性便逐渐显现:
- 数据混用风险:用户输入的内容可能被用于模型优化或匿名化处理后共享,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据隔离的要求;
- 缺乏业务语境:无法理解企业特有的流程术语、审批规则或客户分类逻辑;
- 权限控制薄弱:通常不具备细粒度的角色权限管理,不适合多部门协同场景。
对于处理公开信息或非敏感任务,这类工具或许足够;但一旦涉及客户资料、内部策略或运营数据,企业往往需要更谨慎的选择。
二、垂直行业智能体:为业务而生,为安全而设
垂直行业智能体并非追求“什么都能答”,而是聚焦特定领域,深度嵌入业务流程。LAIDFU正是沿着这一思路构建:它支持企业基于自身组织架构、工作流和数据源,定制专属的AI交互逻辑。
更重要的是,LAIDFU在架构层面强调“数据不出域、行为可审计、权限可配置”。例如:
- 销售团队调用客户历史记录时,系统仅返回该成员权限范围内的信息;
- HR使用绩效查询功能,不会接触到财务或供应链数据;
- 所有对话日志可按项目或部门分区存储,便于合规审查。
这种“更懂得如何保守秘密”的设计,并非附加功能,而是底层逻辑的一部分。
三、如何选择?看需求,而非热度
选择通用型还是垂直型AI助手,应基于三个核心问题:
- 是否涉及敏感或专有数据?若答案为“是”,则数据隔离能力至关重要;
- 是否需要与现有流程深度集成?如需自动触发审批、同步ERP状态等,通用工具往往力不从心;
- 是否希望长期迭代优化?垂直智能体支持随业务演进持续调整,而非一次性使用。
对于大多数中大型企业、制造厂商、金融服务机构或医疗相关组织而言,垂直行业智能体提供的可控性与适配性,往往比短期便利更具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