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企业AI降本措施有哪些

有效的企业AI降本措施有哪些

2025-11-04T10:47:43+08:00 2025-11-04 10:47:43 上午|

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的常态化课题。尤其是面对人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通过AI技术实现降本——但“AI=高投入”的刻板印象,让不少管理者犹豫不决:既要控制成本,又要借助AI提效,这二者如何平衡?

实际上,有效的企业AI降本措施并非一味追求“技术堆砌”,而是通过精准定位需求、合理规划资源、聚焦核心场景,让AI工具以“小投入撬动大效益”。在这方面,​万达宝旗下的LAIDFU(来福)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实践样本:它支持企业自主构建AI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分区设计降低定制化成本,并允许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灵活调整功能模块,从而在控制总投入的同时,实现针对性降本。

一、企业AI降本的底层逻辑:不是少花钱,而是花对钱

讨论AI降本措施前,需先明确一个核心原则:​AI降本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替代或优化高成本环节,而非单纯减少技术投入。企业的AI降本需求通常集中在三个层面:

  • 人力成本:减少重复性、标准化工作的人力占用(如数据录入、基础客服、文档整理);
  • 流程成本:缩短业务流转时间,降低因沟通不畅或操作失误导致的隐性损耗(如跨部门协作延迟、审批流程冗长);
  • 试错成本: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减少因经验不足或信息不全导致的资源浪费(如营销投放偏差、库存积压)。

基于此,有效的AI降本措施需要围绕这些具体痛点展开,而非盲目引入通用型工具。

二、万达宝LAIDFU(来福)的实践:自主可控的轻量化降本方案

万达宝LAIDFU(来福)的特点,在于其为企业提供了“自主构建AI应用场景”的灵活性——企业无需依赖外部供应商的固定模板,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定制功能;同时通过数据分区设计降低定制化成本,并聚焦高频痛点实现精准降本。

  1. 自主构建AI应用场景:让工具在业务土壤里

许多企业使用通用AI工具时,常遇到“功能太泛用但解决不了具体问题”的困扰(例如:买了智能客服系统,却发现无法适配自家产品的专业术语;部署了数据分析平台,但数据字段需要大量人工清洗才能导入)。

LAIDFU(来福)允许企业根据实际业务流程自主定义AI的应用场景。例如:

  • 制造企业可配置AI自动监测设备传感器数据,当某台机器的温度/振动频率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维护工单;
  • 零售企业可设置AI根据历史销售数据与库存水位,自动推荐补货数量与时间节点,减少人工经验判断的误差;
  • 服务型企业可训练AI识别客户咨询中的高频问题(如“退换货政策”“产品保修期”),并自动生成标准化回复模板。

这种“自主构建”的模式,让AI工具直接嵌入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避免了“为功能付费但用不上”的浪费。

  1. 数据分区设计:降低定制化成本的关键

传统AI项目的高成本,往往源于需要对企业的全部数据进行统一清洗、标注与训练——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因涉及敏感信息(如客户隐私、财务数据)增加合规风险。

LAIDFU(来福)采用数据分区设计:企业可根据业务场景将数据划分为独立模块(如“销售数据区”“生产数据区”“客户信息区”),仅针对需要优化的特定分区进行AI训练与规则配置。例如,若企业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是优化客服响应效率,只需将历史客服对话记录与常见问题答案放入“服务数据分区”,AI便会基于这部分数据学习应答逻辑,无需动用其他无关数据。这种“按需分区”的方式,既减少了数据准备的工作量,也降低了因全量数据处理带来的成本与风险。

  1. 聚焦高频痛点:用小场景实现大降本”​

LAIDFU(来福)的功能设计遵循“80/20法则”——优先解决占企业成本比重最高的20%关键问题。例如:

  • 人力替代场景:通过自动处理重复性工作(如一键跨平台文档搜索、订单状态跟踪、基础数据录入),减少基层员工在事务性工作上的时间投入(据部分企业反馈,此类功能可节省单人日均1-2小时);
  • 流程优化场景:通过智能提醒与自动化流转(如合同到期前提醒续签、采购申请自动同步至财务审批),缩短业务流转周期(如某贸易公司将订单审批时间从2天压缩至4小时);
  • 决策辅助场景: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异常预警(如销售数据同比下滑提醒、供应商交货延迟风险标记),帮助管理者快速定位问题并调整策略,避免更大损失。

这种“聚焦关键场景”的策略,让企业能用有限的预算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降本效果。

三、企业AI降本的通用措施:从LAIDFU实践延伸的启示

结合LAIDFU(来福)的案例,企业可参考以下更具普适性的AI降本措施:

  1. 优先解决标准化程度高的环节

AI对规则明确、流程固定的任务(如数据整理、文档分类、基础问答)降本效果最显著。企业可优先梳理这些高频、重复性强的工作(例如:财务部门的发票验真、HR部门的入职资料审核),通过AI工具替代人工操作。

  1. 利用现有系统搭积木”​

无需完全推翻原有IT系统(如ERP、CRM),而是选择能与现有平台对接的AI工具(如支持API接入的智能助手)。例如,LAIDFU(来福)可直接关联企业的微信社群、钉钉群聊或内部知识库,无需员工切换平台即可使用AI功能,降低了学习与迁移成本。

  1. 分阶段投入,小步快跑验证效果

企业可先选择1-2个成本压力最大的业务场景(如客服成本占比高的销售部门、库存积压严重的仓储环节)试点AI工具,通过3-6个月的实际运行数据评估降本效果(如人力节省比例、错误率下降幅度),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场景。这种“试点-优化-推广”的模式,能有效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带来的风险。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