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常面临一个现实挑战:如何让新引入的AI工具与现有的业务系统(如ERP、CRM、OA等)顺畅协作?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差异、接口标准不统一、部署环境限制等问题,往往导致AI工具沦为“信息孤岛”,无法真正融入业务流程。万达宝推出的企业级AI智能助手LAIDFU(来福),通过灵活的兼容性设计,解决了这一痛点——无论是数据来源的安全性,还是系统对接的便捷性,都能适配企业的多样化需求,让AI真正成为业务链条中的“连接器”。
一、兼容性核心:让AI“读懂”不同系统的语言
企业的业务系统通常是在不同阶段、为满足特定需求而建设的,例如:ERP系统管理生产与库存数据,CRM系统跟踪客户交互记录,OA系统处理内部审批流程。这些系统的数据格式(如结构化表格、非结构化文本)、接口协议(如RESTful、SOAP)以及部署方式(本地服务器、云端)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如果AI工具无法与这些系统有效对接,就只能依赖人工手动导入数据,既增加了操作成本,也容易因信息传递延迟导致决策滞后。
LAIDFU的设计思路是“不改变企业现有系统,而是主动适配”。它内置了多种常见的系统接口协议适配模块,能够直接与主流的ERP、CRM、OA等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无需企业对原有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例如,LAIDFU可以直接读取ERP中的订单状态、库存余量,同步CRM中的客户跟进记录,或获取OA中的审批进度,将这些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信息整合为AI可分析的统一数据源。这种“即接即用”的兼容性,让企业无需担心因系统差异导致的对接障碍,AI能够快速融入现有工作流程。
二、数据来源安全:从接入源头保障可控性
在与不同系统对接的过程中,数据安全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涉及客户隐私、财务数据或生产工艺等敏感信息时,企业需要确保数据的传输、存储与使用都符合内部规范与合规要求。LAIDFU在数据接入环节设置了多重安全机制,从源头保障数据来源的可控性。
首先,LAIDFU支持“定向数据接入”——企业可以自主选择需要共享的系统模块与数据字段(如仅开放订单编号、交付日期等非敏感信息,不涉及客户具体联系方式),避免全量数据导出带来的风险。其次,所有通过接口传输的数据均采用加密协议(如SSL/TLS),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篡改。此外,LAIDFU的日志系统会记录每一次数据调用的详细信息(如调用时间、数据来源、使用目的),企业可通过后台随时审计,确保数据使用符合内部规定。这些措施让企业在享受系统对接便利的同时,始终保持对核心数据的掌控力。
三、部署方式灵活:适配不同企业的IT环境
企业的IT基础设施存在多样性:部分大型企业或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金融、医疗),倾向于将核心系统部署在本地机房(私有化部署);而中小企业或需要快速扩展的业务部门,则更倾向使用阿里云、腾讯云等公有云服务(线上部署)。LAIDFU充分考虑了这种差异,提供两种灵活的部署选项,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对于选择私有化部署的企业,LAIDFU支持安装在企业自有的服务器或私有云环境中,所有数据均存储在本地,不经过第三方平台,完全符合企业对数据主权与安全性的要求。部署过程由专业技术团队指导,确保与现有网络架构、安全策略(如防火墙规则、访问权限控制)无缝兼容。而对于偏好线上部署的企业,LAIDFU可快速接入阿里云等主流云服务平台,利用云端的弹性计算资源与高可用性保障,实现AI功能的快速上线与扩展。无论哪种部署方式,LAIDFU均保持与业务系统对接的核心功能一致,企业无需因部署环境的变化调整使用习惯。
四、对接体验:从“技术门槛”到“无缝融合”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业务人员而言,系统对接的复杂度往往是阻碍AI落地的隐形障碍。LAIDFU通过简化操作流程,让对接体验更加友好:企业管理者或IT人员只需通过可视化的配置界面,选择需要对接的系统类型(如ERP/CRM/OA)、指定数据同步范围(如特定模块或时间段),LAIDFU即可自动完成接口适配与数据映射,无需编写代码或深入理解技术细节。
例如,某制造企业希望将生产车间的ERP工单数据与LAIDFU连接,以便AI助手实时查询订单进度并反馈给销售人员。通过简单的配置操作,LAIDFU在1小时内完成了与ERP系统的对接,销售人员在日常使用AI时,可直接询问“XX订单当前生产到哪一步”,AI会自动从ERP获取最新状态并生成回答。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对接体验,让AI工具能够快速服务于实际业务需求,避免了因技术复杂度导致的落地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