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中,“降本增效”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贸易领域,企业都希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升效率来降低成本,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降本点隐藏在日常细节中,难以精准定位”(比如销售机会被遗漏、潜在风险未及时察觉),二是“重复性、流程性工作消耗大量人力,挤占了核心业务的精力”
针对这些痛点,企业常用的降本措施既包括技术工具的应用(如自动化系统、数据分析平台),也涵盖管理方法的优化(如流程标准化、资源统筹)。万达宝推出的智能工具LAIDFU(中文名“来福”),正是通过“智能挖掘销售机会、自动识别潜在风险、高效处理重复性工作”的组合能力,帮助企业从“细节优化”入手,实现低成本、高回报的降本目标。
一、降本的核心逻辑:技术工具与管理方法的双轮驱动
企业降本措施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技术与管理能否形成合力:
- 技术工具:通过数字化手段替代人工操作,解决“效率低、易出错”的问题(如自动统计数据、实时监控流程),同时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如客户需求偏好、风险发生概率),为决策提供依据;
- 管理方法:通过流程优化、资源统筹、责任明确等方式,解决“动作冗余、协作低效”的问题(如合并同类任务、标准化操作步骤),确保技术工具的作用能真正落地。
两者结合,既能从“执行层面”减少人力与时间的浪费,也能从“决策层面”避免资源错配,最终实现“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二、常用的技术工具与管理方法解析
(一)技术工具:让“数据”和“流程”自己说话
技术工具是降本的“硬支撑”,常见的类型包括:
1.自动化工具:替代重复性劳动
典型应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ERP系统中的自动核算模块、CRM中的批量客户跟进功能。
作用:自动完成数据录入、报表生成、跨系统同步等重复性工作(如每月统计销售数据、核对发票信息),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与错误率。
2.数据分析工具:挖掘隐藏价值
典型应用:BI(商业智能)平台、客户行为分析系统、供应链需求预测模型。
作用: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规律(如“某类客户在促销后7天内的复购率最高”“某供应商的交货延迟常发生在季度末”),辅助企业优化策略(如精准投放营销资源、调整库存备货量)。
3.监控与预警工具:防患于未然
典型应用:物联网传感器(用于设备运维)、财务风控系统、项目进度管理平台。
作用:实时监测关键指标(如设备温度、资金流动、任务完成率),当出现异常(如设备温度超标、应收账款超期、项目进度滞后)时自动预警,避免问题扩大造成更大损失。
(二)管理方法:让“流程”和“协作”更高效
管理方法是降本的“软实力”,常见的策略包括:
1.流程标准化:减少冗余动作
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合并同类步骤、删除无效环节(如重复审批、多头汇报),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如“客户投诉处理必须在24小时内响应”)。标准化后,员工能快速上手,管理者也能更容易发现流程中的瓶颈。
2.资源统筹:避免浪费与闲置
包括人力、设备、物料等资源的合理分配。例如:根据订单淡旺季灵活调整生产线排班(避免旺季招工难、淡季养闲人);通过共享库存管理(如区域仓库联动)减少呆滞物料;跨部门共享通用设备(如会议室、检测仪器)提升利用率。
3.责任到人+考核激励:确保执行到位
将降本目标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如“采购部负责降低原材料损耗率”“销售部负责提升客户复购率”),并配套明确的考核指标与激励机制(如节约成本的10%作为团队奖金)。通过“目标-责任-反馈”的闭环,推动全员参与降本。
三、万达宝LAIDFU(来福):专注“细节优化”的智能助手
在上述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万达宝LAIDFU聚焦企业日常运营中“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通过智能化能力解决具体问题,成为降本措施中的“细节专家”。
1.智能挖掘销售机会:不错过每一分潜在收益
销售环节的降本,本质是“用更少的精力获取更多的优质客户”。LAIDFU通过分析客户行为数据(如官网浏览记录、历史购买偏好、咨询问题类型),自动识别“高潜力客户”——例如:
- 某制造业客户多次查看“重型设备定制案例”,且近期搜索过“节能方案”,LAIDFU判断其可能有升级设备的需求,自动推送相关产品资料并标记为“重点跟进”;
- 零售客户曾购买过基础版软件,且最近登录频率增加,LAIDFU推测其可能需要扩容服务,提醒销售团队主动联系推荐升级套餐。
这种“精准定位+主动提醒”的模式,让销售团队无需大海捞针,而是集中精力跟进最可能成交的客户,既降低了获客成本,又提高了转化效率。
2.发现潜在风险:提前预警,避免损失扩大
风险控制的降本,关键是“早发现、早处理”。LAIDFU实时监控企业运营中的关键指标(如财务、供应链、客户服务等),一旦发现异常(如应收账款超期、供应商交货延迟、客户投诉集中爆发),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应对建议。例如:
- 财务模块监测到某客户的账期已超过合同约定15天,LAIDFU不仅提醒财务部门跟进催收,还会分析该客户的历史支付习惯(如“通常在月底付款”),建议选择最佳沟通时机;
- 供应链模块发现某常用原材料的库存周转率连续3个月低于阈值,LAIDFU自动关联供应商交货记录(如“最近两次到货延迟”),提示采购部门提前备货或寻找备用供应商。
通过提前干预,企业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如避免坏账、减少停产损失),间接降低了“救火式处理”的额外成本。
3.自动完成“无聊但有价值”的工作:释放人力,专注核心
许多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数据整理、进度跟踪、基础报表生成),因内容重复、规则明确,常被员工视为“低价值任务”,但又不得不投入精力。LAIDFU通过自动化与规则引擎,接管这些“无聊工作”,例如:
- 每日自动汇总各部门的日报数据,生成简洁的执行进度看板,管理者无需逐个询问即可掌握全局;
- 定期扫描客户档案,标记“超过6个月未联系的潜在客户”,并生成跟进建议(如“发送节日关怀邮件+产品优惠信息”);
- 在项目管理中,自动跟踪任务节点的完成情况,若某环节延迟则推送提醒给责任人,并同步更新整体进度。
这些功能的价值在于:员工不再被琐事牵绊,能把时间投入到需要创造力与经验的“高价值工作”中(如客户深度服务、产品研发优化),从长期看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团队产出质量。
四、实践启示:降本需从“可落地的细节”开始
某中小型贸易企业的实际案例很有代表性:该企业过去依赖人工统计客户订单、核对物流信息、跟进逾期账款,3名行政人员每天花费近半天时间处理这些事务,但仍常有遗漏(如漏发催款通知导致坏账)。引入LAIDFU后,企业做了三件事:
- 让LAIDFU自动同步ERP中的订单数据与物流系统的发货记录,每日生成“待跟进订单清单”(如“已发货但未签收的超3天订单”),推送给客服团队;
- 设置应收账款监控规则(如“超期7天提醒销售、超期15天升级至财务”),LAIDFU自动推送催款提醒并记录跟进结果;
- 利用客户行为分析功能,挖掘“浏览过新品但未咨询”的潜在客户,由销售团队针对性跟进。
3个月后,企业行政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40%,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了25%,因漏跟导致的坏账率下降了18%。“原来降本不是非要大改流程,把那些天天做但没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交给工具,省下来的时间和人力才是真金白银。”该企业负责人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