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客户,很多公司还在靠经验、人脉,或者广撒网式的推广。但现实是,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客户需求也越来越细,光靠传统方式,容易错过真正有潜力的合作机会。这时候,一些企业开始用AI工具,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让团队能更清楚地“看见”业务背后的信号。
比如,客户到底在关心什么?他们有没有在沟通中透露出新的需求?哪些项目正在推进,但还没正式招标?这些信息往往不在报表里,而是藏在邮件、会议记录、合同文档甚至聊天消息中。过去,这些内容很难系统整理,但现在,AI可以做到。
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就是一个能深入企业日常运作的智能助手。它不需要手动录入数据,也不用专门建数据库,而是直接连接企业常用的办公平台——比如企业微信、钉钉、邮箱、云盘等。只要授权,它就能一键搜索跨平台的文档内容。想找三个月内和“节能改造”相关的客户沟通记录?几秒内就能列出所有相关文件,不管它们存在哪个系统里。
这听起来简单,但带来的变化不小。以前,销售要靠记忆或翻聊天记录找线索,现在AI能自动识别哪些客户最近频繁提到某个关键词,比如“成本优化”或“交付周期”,然后提醒团队跟进。有些客户没明确说要合作,但沟通频率突然增加,系统也能标记出来,作为潜在机会。
更进一步的是,LAIDFU还能智能处理业务流程。比如供应商管理,过去评估一家合作方,得收集资质文件、历史履约情况、报价单等,靠人力整理费时费力。现在,AI可以自动提取合同中的关键条款,比对过往交付记录,结合行业数据,给出一个初步的等级评估。不是完全替代人工审核,而是先把“重点对象”筛出来,节省大量前期工作。
有家制造企业就用这个功能发现,两家看起来资质差不多的原材料供应商,实际履约风险差别很大。AI分析发现其中一家在多个项目中都有“延期交付但未被追责”的记录,只是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的邮件里,没人系统梳理过。提前识别后,企业调整了采购策略,避免了后续可能的生产延误。
这种能力,让获客变得更精准。不是盲目扩大线索池,而是从已有客户和潜在合作方中,识别出那些“有需求、有意向、有决策能力”的高质量对象。AI做的,是把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拼成一张更完整的图。
其实,很多企业并不缺客户资源,而是缺一个能把零散信息串起来的工具。LAIDFU这类系统,不追求大而全的“智能决策”,而是扎进日常工作的缝隙里,帮人省下时间,抓住容易被忽略的机会。当团队不再被琐事拖住,反而能更专注地去理解客户、建立信任——这才是高质量获客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