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IT部门发了一封邮件,通知大家内部上线了一个叫“来福”的智能助手。和之前试用过的几个工具不同,这次没有强制推广,也没开动员大会,只是悄悄在常用办公软件里加了个小图标。
但没过多久,你会发现,有些人处理事情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行政同事整理会议纪要的时间从一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项目组汇总周报时不再需要几个人来回传文件核对,甚至连法务在审合同时也开始用它快速定位条款位置。
“来福”是万达宝推出的一款面向企业的智能助手。它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功能多炫,而在于企业可以真正管得住。管理层可以通过权限设置,决定哪些部门能用、能用哪些功能,还能查看使用日志,了解AI参与了哪些任务。这种可控性,让不少原本对AI持观望态度的主管点了头。
比如,人事部门想用它筛选简历,需要先提交申请,由信息管理组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启相应模块。财务使用时,系统会自动屏蔽涉及薪酬结构的深度分析功能,避免信息越界。每一次调用,都有记录可查,不是黑箱操作。
这种“看得见、管得了”的模式,逐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技术本身不是问题,怎么用、谁来用、用到什么程度,才是企业真正关心的。“来福”没有试图替代谁,而是把控制权交给了组织本身。
有人用它快速提取合同要点,有人让它把几十页的调研报告拆成要点列表,还有人让它帮忙起草对外沟通的初稿。每个人用法不同,但共同点是:不再花大量时间在信息搬运上。
数字化转型常被说得宏大复杂,但有时候,它就藏在一次会议记录的生成速度里,藏在一次审批流程的响应时间里。一个能被企业掌控的智能助手,未必声势浩大,却能在日常运转中,一点点把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