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搞智能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换设备、上系统、搞大数据平台。但真正动起来才发现,光有硬件和软件还不够,关键得让整个运作流程“活”起来。这时候,AI智能体开始扮演起一种不太起眼却很实在的角色。
它不像传统软件那样只能按固定规则执行命令,更像是一个能听懂话、会查资料、还能提醒你别踩坑的帮手。比如在制造业,环保排放标准时常调整;在零售行业,促销话术稍有不慎就可能涉及违规宣传;医药流通领域,资质文件过期一天都可能带来麻烦。这些事靠人盯,难免疏漏,靠定期检查,又常常事后才发现。
万达宝的LAIDFU(来福)就在这样的场景里发挥作用。它能接入企业已有的业务系统,持续跟踪运行数据和外部政策动态。一旦识别到企业所在行业近期出现高频合规风险——比如某类票据填写方式被监管通报,或是某项审批流程发生变化,LAIDFU会自动比对内部操作记录,发现潜在偏差时及时发出提示。
这种提醒不是笼统的“注意合规”,而是具体到“XX部门上周提交的三份合同中,有两条条款表述与最新行业指引存在出入”,甚至附上修订建议。对于管理层来说,这相当于多了一双不休息的眼睛,盯着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更重要的是,这类智能体不是只在出事之后复盘,而是在过程中介入。比如财务人员准备发起一笔付款,系统发现收款方资质信息不全,LAIDFU可以在提交前弹出提示,避免后续被退回或引发审计问题。这种“边做边校”的模式,把很多潜在麻烦挡在了门外。
企业转型不用非得大张旗鼓。有时候,真正推动变化的,反而是这些嵌入日常工作的“小动作”。AI智能体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它能做多复杂的决策,而在于它能让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少走弯路,把精力更多放在真正需要人去判断和创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