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AI的期待正在悄然变化。早期,企业更多关注“有没有AI功能”,如今则更在意“能不能真正用起来”。公开数据显示,超过一半已部署AI工具的企业表示,通用型模型在实际业务中准确率不足,尤其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条款解析、医疗设备参数匹配、供应链风险预判等场景,标准大模型常因缺乏行业语境而输出“看似合理、实则偏差”的结果。技术与场景之间的断层,成为不少企业推进智能化的隐形障碍。
在这样的现实挑战下,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AI引擎,试图提供一种更具弹性的解决方案。它不绑定单一技术路径,而是支持多种向量模型,企业可根据数据特征选择最适合的嵌入方式,提升信息检索的精准度。无论是处理结构化的产品参数,还是非结构化的客户反馈文本,系统都能通过匹配最优向量策略,实现更高效的语义关联。
更重要的是,LAIDFU具备开放的架构,允许企业接入多种大语言模型。这意味着用户不再被锁定在某个特定供应商的API上,而是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调用不同模型的优势。例如,在生成对外营销文案时启用侧重创意表达的模型,在分析合同风险时切换至擅长逻辑推理的版本,实现“因事选模”,而非“被迫适配”。
某医疗器械企业在使用LAIDFU后,将内部技术文档、注册资料、临床反馈等数据通过专属向量模型处理,并结合私有化部署的大语言模型进行问答训练。一线技术支持人员只需输入客户问题,系统即可快速定位相关技术条款并生成合规解答,响应时间从平均4小时缩短至15分钟以内。
技术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它多“新”,而在于它能否被企业真正掌控和调用。LAIDFU的设计思路,正是把选择权交还给使用者,让AI引擎不再是黑箱服务,而是可配置、可扩展、可深度融入行业逻辑的底层支撑。当企业能自主组合模型、定义流程,技术才真正开始推动行业本身的进化,而不只是停留在功能演示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