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制定AI降本计划

企业如何制定AI降本计划

2025-09-01T11:54:33+08:00 2025-09-01 11:54:33 上午|

在传统企业运营中,成本管控与服务效率常陷入两难:为压缩开支,企业可能削减人力或简化流程,但往往导致客户咨询响应延迟、问题解决率下降,最终因客户流失损失更多收益;若投入资源提升服务,又可能因成本过高挤压利润空间。这种“降本”与“增效”的矛盾,在零售、电商、金融等客户互动频繁的行业尤为突出。深入剖析这一困境,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对“成本驱动因素”与“效率提升路径”的精准拆解——哪些环节的人力投入是必要的?哪些流程可通过技术替代优化?哪些数据能提前预警风险?万达宝品牌推出的LAIDFU(来福)智能助手,通过“成本可视化+流程智能化+风险预判化”的设计,为企业制定AI降本计划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框架。

第一步:精准定位降本场景——大水漫灌靶向优化

制定AI降本计划的首要任务,是识别企业中“人力成本高但效率提升空间大”的核心场景。LAIDFU(来福)通过“全流程数据采集”功能,自动记录各部门与客户的互动数据(如咨询量、处理时长、转人工率),并生成“成本-效率”热力图:管理层可直观看到哪些环节消耗了最多人力(如客服团队70%的时间用于回答重复性问题),哪些渠道成本高但转化低(如电话客服单次咨询成本是在线聊天的3倍),哪些业务存在“隐性浪费”(如销售跟进客户时重复介绍基础信息)。

某家居连锁企业使用LAIDFU(来福)后,发现其线下门店的销售人员中,40%的时间用于回答“产品尺寸”“安装服务”“售后政策”等标准化问题,而真正用于挖掘客户需求、推荐搭配方案的“高价值销售行为”仅占25%。基于这一数据,企业将“产品基础信息咨询”纳入AI降本场景,通过LAIDFU(来福)自动解答这类问题,释放销售人员时间用于客户深度沟通。计划实施3个月后,门店销售人均月成交单数提升18%,而人力成本未增加。

第二步:挖掘销售机会——AI成为隐形销售助手

降本并非单纯削减开支,更需通过效率提升创造新增收益。LAIDFU(来福)的“销售机会挖掘”功能,通过分析客户咨询内容与行为轨迹,自动识别潜在购买需求,并推送至销售人员,实现“降本”与“增收”的协同。例如,当客户咨询“某款沙发是否有其他颜色”时,系统不仅会提供颜色选项,还会根据客户历史浏览记录(如曾查看过配套茶几),推送“搭配茶几可享9折优惠”的提示;若客户反复询问“安装服务细节”,系统会标记其为“高意向客户”,并建议销售人员主动跟进,强调“免费上门测量”“24小时安装完成”等差异化服务。

一家服装品牌引入该功能后,LAIDFU(来福)在客户咨询中识别出12%的“隐性需求”:例如,客户咨询“某款连衣裙是否有大号”时,系统发现其曾多次浏览“通勤穿搭”专题,遂推送“搭配西装外套可享套装价”的建议。销售人员跟进后,这类客户的转化率从8%提升至22%,单客平均消费金额增加35%。更重要的是,这些销售机会的挖掘无需增加额外人力,仅通过优化AI的响应策略实现,真正实现了“用技术替代重复劳动,用人力聚焦高价值任务”的降本逻辑。

第三步:识别明星员工——经验依赖方法复制

人力成本优化的另一关键,是提升团队整体效率,避免“少数优秀员工承担大部分业绩,多数普通员工效率低下”的不平衡现象。LAIDFU(来福)的“员工绩效分析”功能,通过记录销售人员与客户的互动数据(如对话时长、问题解决率、客户满意度、成交转化率),生成个体能力画像,帮助企业识别“明星员工”与“待提升员工”的行为差异。例如,系统可能发现:明星员工在介绍产品时,会主动提及“客户曾评价面料柔软”“7天无理由退换”等增强信任感的信息;而普通员工仅机械背诵产品参数。

某汽车4S店使用LAIDFU(来福)后,通过分析销售冠军的对话记录,提炼出“3步沟通法”(1.确认需求:您更关注油耗还是舒适性?2.场景化推荐:如果您经常长途驾驶,这款车的座椅按摩功能能缓解疲劳;3.消除顾虑:我们提供5年免费保养,比同行多2年)。企业将这套方法纳入新人培训,并由LAIDFU(来福)在销售对话中实时提示关键话术(如当客户提到“长途驾驶”时,自动推送“座椅按摩功能”介绍)。3个月后,新员工平均成交周期从15天缩短至8天,团队整体转化率提升14%,而人力培训成本因标准化流程的推广下降了20%。

第四步:发现潜在风险——事后补救事前预警

降本计划中,风险管控常被忽视,但一次重大风险(如客户投诉升级、合同违约、供应链中断)可能抵消数月的成本优化成果。LAIDFU(来福)的“风险预警”功能,通过分析客户咨询中的情绪变化、关键词触发、历史行为模式,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点。例如,若客户在咨询中多次使用“失望”“投诉”等情绪词,或连续询问“如何取消订单”“退款流程”,系统会立即标记为“高风险客户”,并推送至客服主管;若某产品的咨询中频繁出现“质量问题”“故障”等关键词,系统会提示企业检查该产品的售后记录,排查是否存在批量缺陷。

一家电子产品企业使用LAIDFU(来福)后,系统检测到某款耳机在3天内收到15条“降噪效果差”的咨询,且其中5条涉及“退货”。企业立即联系质检部门抽检该批次产品,发现是降噪芯片供应商的参数设置错误,导致部分产品降噪功能未达标。由于预警及时,企业主动联系已购买客户更换产品,避免了投诉扩散与大规模退货,仅此一项就减少损失约200万元。更重要的是,这种“风险前置处理”模式,让企业无需为应对突发风险储备额外人力或资金,进一步优化了成本结构。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