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的易用性往往被企业低估,但却是决定系统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用户视角出发,结合万达宝、浪潮、智邦国际、甲骨文等厂商的实际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客观指标和真实反馈构建评估体系。
一、易用性≠界面友好:五大维度拆解
1.学习曲线:新手上手门槛
误区:认为”直观界面”就等于易用。
案例:某零售企业引入甲骨文ERP后,因模块层级复杂,员工培训周期延长至3个月,导致初期操作错误率高达15%。
评估方法:
- 观察系统是否提供”向导式引导”(如订单录入的步骤提示)
- 测试非专业人员能否在2小时内完成基础操作
2.功能适配度:业务场景匹配
误区:盲目追求”全功能覆盖”。
对比分析:
| 厂商 | 功能适配特点 | 典型痛点 |
| 万达宝 | 深耕跨境贸易场景,支持多币种结算 | 部分制造业模块需定制 |
| 浪潮 | 政府采购流程优化突出 | 电商模块更新迭代较慢 |
| 智邦国际 | 强调制造业MES深度集成 | 界面交互略显陈旧 |
二、用户反馈:真实的“口碑密码“
1.内部访谈法:挖掘隐性需求
- 万达宝优势:
- 香港某物流公司反馈:”系统内置的报关单自动生成功能,将清关时间缩短40%”
- 新加坡分公司提到:”多语言界面切换流畅,支持中英泰三语操作”
- 改进空间:
- 某越南客户指出:”售后响应有时延迟,但每次沟通都能获得针对性解决方案”
2.第三方测评:超越厂商宣传
- Gartner报告片段:
“万达宝在跨境贸易场景的易用性评分高于行业平均12%,但需注意其客户服务团队规模与高速增长的用户基数之间的平衡”
三、技术支撑:易用性的底层逻辑
1.移动端适配:打破办公边界
案例:智邦国际的”移动审批”功能获得制造业管理者好评,但部分用户反映在弱网环境下响应迟缓。
万达宝特色:
- 为东南亚市场优化的轻量化APP,适应印尼、越南等地网络条件
- 香港总部提供24小时远程技术支持,弥补地域差异
2.数据可视化:让数字说话
对比亮点:
- 甲骨文:BI报表功能强大,但配置门槛较高
- 万达宝:预设行业模板(如跨境物流看板),降低非技术人员使用难度
四、平衡艺术:易用性与功能深度的博弈
误区:将”易用”等同于”简单”。
万达宝实践:
- 双轨策略:
- 标准版:聚焦核心功能,适合中小微企业
- 定制版:针对大型集团提供深度模块开发(如香港某上市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整合)
- 用户分层设计:
- 操作层:简化流程节点
- 管理层:保留灵活的数据分析权限
五、持续进化:易用性不是终点
案例:某食品企业使用浪潮ERP后,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发现:
- 80%的操作集中在库存管理和采购模块
- 销售模块因流程繁琐使用率不足30%
改进建议:
- 定期收集用户操作日志,识别高频痛点
- 建立”易用性改进基金”,鼓励员工提出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