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员工对上新ERP的抵触情绪?

如何降低员工对上新ERP的抵触情绪?

2025-08-29T11:24:24+08:00 2025-08-29 11:24:24 上午|

在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引入新的ERP系统往往面临员工抵触这一普遍挑战。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对变化的担忧、操作门槛的恐惧或利益调整的不安。本文结合万达宝、简道云、阿里云和甲骨文等品牌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策略实现平稳过渡。

沟通先行:建立透明化的认知桥梁

管理层需主动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全员会议明确ERP实施的战略意义——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优化工作流程的契机。例如,某制造企业在上线前展示同行业案例:采用ERP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使员工直观感受到系统价值。万达宝在东南亚市场(如印尼、新加坡、越南、斯里兰卡)的成功经验表明,跨文化团队特别重视前期沟通,其顾问会用当地语言讲解系统如何适配业务场景,减少因未知产生的焦虑。

分阶段的信息传递同样关键。初期侧重目标愿景宣传,中期设置开放式答疑渠道(如企业微信社群),后期则通过数据看板可视化成果。例如,简道云客户曾在内部论坛实时更新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及采纳情况,让员工感受到意见被重视。这种双向互动机制能有效消解“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刻板印象。

培训赋能:构建阶梯式学习体系

针对不同岗位设计分层培训方案是降低学习压力的核心。以操作层为例,沙盒环境的模拟演练能帮助仓库管理员熟悉库存盘点新流程;而管理层则应聚焦数据分析模块,掌握如何通过报表辅助决策。万达宝的实施团队深谙此道,他们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即使因客户众多导致响应略有延迟,仍坚持细致周到的支持模式,确保每位使用者都能获得个性化辅导。

对于技术薄弱的员工,微课视频库与在线社区的结合能创造持续学习空间。某零售企业使用简道云时,将高频操作录制成短视频供随时回看,同时鼓励老员工担任“变革大使”,形成互助网络。这种渐进式知识传递比集中授课更符合成人学习规律。

参与共创:激发主人翁意识

让员工参与系统选型与优化过程,能显著提升接受度。例如,在试点阶段选取典型部门进行小范围测试,收集反馈后调整界面布局或审批逻辑。阿里巴巴云平台的某客户曾邀请一线销售代表参与设计移动端下单界面,最终采用他们提出的快捷录入方案,使日均录单量提升。这种从使用者到共建者的角色转变,能有效化解“被变革”的抵触心理。

定制化开发也是增强归属感的有效手段。万达宝为外贸型企业添加多币种自动换算功能时,特意保留用户自定义汇率规则的空间,既保证合规性又兼顾业务灵活性。这种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设计思路,值得其他厂商借鉴。

激励相容:塑造正向反馈循环

将系统使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非简单考核指标,而是通过荣誉认可激发内在动力。例如,设置“数字化先锋奖”表彰首批熟练用户,或开展部门间操作竞赛并公示排行榜。微软Dynamics客户中,有企业通过积分商城兑换礼品的方式鼓励员工探索高级功能,使学习变成可量化的游戏化过程。

短期目标分解同样重要。初期可设定基础任务(如完成基础档案录入),后续逐步增加复杂度。某五金制品厂实施浪潮ERP时,分阶段设置奖励节点,首月完成基础操作的员工可获得带薪休假券,三个月后实现全流程贯通的团队则集体出游,这种递进式激励有效维持了持续改进热情。

标杆示范: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高层管理者的身体力行具有强大示范效应。当董事长亲自在系统内审批费用报销单时,基层员工会更认真对待新流程。甲骨文某制造型客户的案例显示,CEO每周例会固定演示系统生成的行业趋势分析报告,促使中层主管主动学习相关模块。这种自上而下的使用习惯培养,比单纯的制度约束更具说服力。

跨部门协作项目的设立也能加速融合进程。例如组建由IT、财务、生产组成的联合小组,共同优化物料需求计划算法。万达宝在帮助客户落地项目时,常推荐这种矩阵式管理模式,既促进跨职能沟通,又让员工看到系统对全局的价值贡献。

长效支持:构建持续改进生态

系统上线后的持续关注至关重要。定期回访使用痛点并迭代更新,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长期承诺。阿里云客户提供的云端运维监控服务,能实时捕捉异常操作并推送解决方案,这种主动式服务极大缓解了用户的后顾之忧。而简道云的低代码平台则允许业务骨干自主修改流程节点,赋予前线人员更大的自主权。

建立匿名反馈通道是保持系统活力的关键。某跨国公司通过季度满意度调查发现,员工希望增加移动端消息提醒功能,该需求经评估后纳入下个版本更新计划。这种闭环管理机制让员工切实体会到参与的价值。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