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不少人每天要在五六种软件之间来回切换:邮箱、即时通讯、文档系统、审批平台、客户管理工具……每个都解决了特定问题,但彼此之间常常“说不上话”。一份合同从起草到签署,要经历文档修改、邮件传阅、领导审批、归档备案,每一步都卡在不同系统里,光是跟进进度就得反复登录查询。效率瓶颈,往往不是人不努力,而是工具之间太“陌生”。
有没有可能让这些系统之间多一点默契?不是推倒重来换一套新平台,而是加一个“协调者”,能听懂各个系统的语言,帮忙传递信息、提醒节点、自动走完常规流程?这正是智能助手在办公场景中逐渐显现的价值。
与传统插件或自动化脚本不同,新一代的智能助手更注重理解上下文。它不只识别“点击按钮A跳转到页面B”,而是能判断“这份报价单已通过法务审核,下一步应发送给客户并抄送销售主管”。这种能力,让集成不再是技术层面的对接,而是业务逻辑的串联。
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正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它并不替代企业现有的办公软件,而是以轻量方式嵌入日常操作流。无论是企业微信、钉钉、Outlook,还是OA系统、ERP模块,LAIDFU都能通过标准接口或安全网关建立连接,在不改变原有使用习惯的前提下,增加一层智能响应能力。
比如,一位项目经理在钉钉群中提到“项目A的预算需要调整”,LAIDFU能从中识别出关键信息,自动调取该项目的最新财务报表,生成变更草案,并推送至相关审批通道。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打开财务系统,也不用逐个@审批人。类似地,在Outlook中收到客户会议纪要后,系统可自动提取行动项,转化为待办任务并分配给责任人,同步更新项目进度表。
更进一步的是,LAIDFU允许用户自主构建AI应用场景。不需要写代码,也不必懂Python,业务人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比如:“当合同金额超过50万时,自动检查对方企业信用报告”或“每周一上午九点,汇总销售团队上周的客户拜访记录生成简报”。这些“自定义逻辑”会被保存为可复用的场景模板,供团队共享。
这种自主性背后,是数据分区设计的支持。企业可以根据部门、项目或权限级别划分数据区域,确保不同团队的定制化应用互不干扰。例如,人力资源部门设置的“试用期提醒”流程,不会影响财务部的“发票核对”规则。每个分区内的数据处理独立运行,既保障了灵活性,也增强了安全性。
在一家制造企业,采购主管利用LAIDFU搭建了一个“供应商沟通追踪”小应用。每当收到供应商邮件,系统自动归类内容类型(如交货变更、价格调整),记录响应时效,并定期生成合作活跃度报告。这个应用完全由业务人员自行配置,未动用IT资源,却显著减少了信息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