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结合点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结合点

2025-06-26T12:11:18+08:00 2025-06-26 12:11:18 下午|

一、制造业转型的双重驱动力

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双重变革压力:一是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碎片化,传统规模化生产难以灵活响应;二是人力成本上升、供应链波动加剧,企业亟需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效率与韧性。人工智能(AI)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路径。AI的核心在于数据驱动与自主决策,而智能制造聚焦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互联互通,二者的结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技术互补重塑生产逻辑,例如用AI优化设备调度、用物联网(IoT)数据反哺算法训练,最终实现“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

二、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的四大场景

(一)生产流程的动态优化

传统制造业依赖固定流水线和人工经验调整生产参数,而AI可通过实时分析设备数据、原料状态、环境变量等,动态优化生产流程。例如,在精密加工中,AI可结合传感器数据预测刀具磨损程度,自动调整切削速度和路径,减少废品率;在化工生产中,AI能根据原料成分波动实时调节反应参数,确保产品稳定性。这种动态优化能力,使生产线从“标准化执行”升级为“自适应进化”。

(二)供应链的智能协同

AI与智能制造的结合打破了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孤岛。通过整合订单数据、库存信息、物流动态等,AI可预测市场需求波动,并自动生成采购计划、优化配送路径。例如,某汽车制造商利用AI分析经销商库存数据和市场趋势,提前调整零部件采购量,将库存成本降低18%;同时,智能制造系统通过IoT设备监控运输车辆状态,实时调整路线以规避拥堵,提升交付可靠性。

(三)设备维护的预测性管理

传统设备维护依赖固定周期或故障后维修,而AI可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如振动频率、温度、能耗等),提前识别潜在故障风险。例如,在半导体制造中,AI模型可基于历史故障数据和实时参数,预判设备异常并精准定位故障部件,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在钢铁行业,AI结合视觉检测技术,可实时监测炉窑内壁磨损情况,提前安排修复,避免生产中断。

(四)产品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控

AI不仅能在生产过程中检测缺陷,还能向前延伸至设计优化、向后覆盖售后服务。例如,在产品设计阶段,AI可通过模拟不同材料、工艺组合的效果,推荐最优方案;在制造环节,计算机视觉系统可自动识别产品表面瑕疵;而在售后阶段,AI可分析用户使用反馈,反向推动产品迭代。这种全链条管控,使产品质量从“事后检验”转向“事前预防”。

三、万达宝LAIDFU(来福)的实践:AI落地的效率工具箱

(一)跨平台文档搜索:打破信息壁垒

制造业涉及大量分散的图纸、报告、标准文件,传统检索方式效率低下。LAIDFU(来福)的一键跨平台文档搜索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可快速定位所需文件,即使关键词模糊或格式不一也能精准匹配。例如,工程师输入“2023年Q2模具测试报告”,系统能自动关联不同部门、不同存储位置的文档,并将相关数据(如合格率、改进建议)直接提取至当前任务界面,减少重复沟通。

(二)智能业务处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

LAIDFU(来福)的智能业务处理模块,可将重复性工作流程自动化。例如,在设备采购流程中,系统能自动比对供应商报价、交货周期、历史合作记录,生成综合评分并推荐最优选择;在生产排班中,AI可根据订单优先级、设备状态、人员技能自动生成排产计划,甚至动态调整以应对突发插单需求。这种主动执行能力,使基层员工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专注于价值更高的任务。

(三)供应商等级评估:数据驱动的合作优化

传统供应商管理依赖人工评分和主观经验,而LAIDFU(来福)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实现供应商等级的智能评定。系统可整合交货准时率、质量合格率、价格波动、售后服务响应等数据,结合行业基准和企业内部标准,自动生成供应商画像,并划分等级。

(四)绩效评定的客观化与动态化

LAIDFU(来福)的智能绩效评定功能,摒弃了传统KPI的静态考核模式。通过实时采集员工操作数据(如任务完成时长、错误率)、协作行为(如跨部门支持次数)以及创新贡献(如提出的优化建议被采纳情况),AI可动态生成个人与团队绩效报告。例如,某车间管理者通过系统发现某条产线良品率波动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是新员工操作不熟练,系统随即建议针对性培训,而非单纯惩罚,实现管理从“考核”向“改进”的转变。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