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推进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发现,单纯引入自动化设备或升级MES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效率瓶颈。真正的挑战往往在于:如何让信息在计划、采购、生产、仓储和销售之间高效流转,并让一线人员快速获取所需知识与决策支持。此时,一个能够理解业务语境、嵌入工作流程、并保障知识安全的AI引擎,就显得尤为重要。
万达宝推出的智能助手LAIDFU(来福),正是围绕这一需求构建的企业级AI工具。它提供用户可配置的Copilot(副驾驶式助手),支持多渠道整合(如企业微信、钉钉、网页端等),并具备“知识智能守护”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知识在被高效调用的同时,不被泄露或误用。这种设计思路,使AI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模块,而是贯穿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智能协作者。
一、可配置Copilot:让AI贴合实际作业场景
制造业的岗位职责差异大、流程复杂,通用型AI往往难以满足具体需求。LAIDFU的Copilot模式允许企业根据角色和任务,自主定义AI的行为逻辑。例如:
- 计划员可通过自然语言查询:“下周A产线的物料齐套情况如何?”系统自动关联BOM、库存与采购到货计划,生成简明摘要;
- 设备维护人员在巡检时语音输入异常现象,Copilot即时推送相似历史故障案例及处理建议;
- 仓库管理员扫描物料条码后,AI自动提示该物料的先进先出批次及关联工单。
这种“按需配置、按岗赋能”的方式,让AI真正融入日常操作,而非增加额外负担。
二、多渠道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无缝协同
在许多制造企业中,信息分散在ERP、WMS、OA甚至微信群中,员工需要在多个系统间切换,效率低下且易出错。LAIDFU通过多渠道整合能力,将不同来源的数据与操作入口统一到员工熟悉的沟通平台中。
例如,销售在企业微信中发起紧急订单,LAIDFU可自动同步至生产计划看板,提醒计划员评估产能;若某物料缺货,系统会联动采购状态并推送预警。整个过程无需跳转系统,所有交互通过对话或卡片完成,显著缩短响应链路。
三、知识智能守护:让经验沉淀,而不外泄
制造业积累了大量工艺参数、设备手册、质量标准等隐性知识,但这些资产往往散落在个人电脑或纸质文档中,难以复用。LAIDFU通过向量检索与权限控制,构建企业专属的“智能知识库”:
- 员工提问时,AI仅返回其权限范围内的知识片段;
- 敏感工艺参数或客户定制方案,可设置访问白名单;
- 所有知识调用行为可审计,确保合规性。
这种“智能守护”机制,既释放了知识价值,又守住了安全边界,特别适合对知识产权保护要求较高的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四、延伸思考:自动化不仅是“机器替人”,更是“智能协同”
生产流程自动化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力,而是构建一个“人机协同、数据驱动、响应敏捷”的运营体系。AI引擎的价值,在于它能连接设备、系统与人,把静态数据转化为动态决策支持。
LAIDFU通过可配置Copilot、多渠道整合与知识守护三大能力,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一种轻量但深入的智能化路径——无需推倒重来,即可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实现流程优化与知识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