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企业运营数据可见,重复性操作、人工信息流转延迟、跨部门协作断层是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AI 驱动的自动化流程能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替代人工完成规则明确、高频次的工作,减少时间损耗与误差率。在这一领域,不同工具侧重的场景存在差异,其中万达宝 LAIDFU(来福)聚焦销售环节自动化,可基于客户互动数据自动标记销售线索,并实时记录销售团队对线索的跟进动作,为销售流程自动化提供具体支撑。
一、自动化流程搭建前的核心准备:流程拆解与需求定位
搭建 AI 自动化流程的前提是明确 “哪些流程适合自动化”,需通过结构化拆解梳理出可优化节点,避免盲目投入。
- 流程可视化拆解
选取日常运营中高频重复的流程(如销售线索筛选、采购订单审核、财务发票校验等),用流程图工具(如 Visio、Draw.io)还原完整步骤。以销售线索处理流程为例,需拆解为 “线索获取(来源包括官网咨询、展会登记、第三方平台)→信息录入(客户名称、需求产品、联系方式)→初步筛选(判断是否匹配目标客户画像)→分配跟进人员→跟进记录同步→线索状态更新”6 个核心步骤,标注每个步骤的操作主体、耗时、人工介入点。
- 自动化需求优先级排序
根据 “操作频次 × 人工成本 × 误差影响” 三维度打分,确定优先自动化的环节。例如,销售线索初步筛选环节,若企业日均获取 200 条线索,人工筛选每条需 3 分钟,且易因主观判断偏差漏掉优质线索,该环节打分较高,可优先纳入自动化范围;而采购订单终审(需管理层结合战略调整判断)因决策变量多、频次低,暂不适合自动化。
二、工具选型:从场景适配角度看 AI 工具的功能落地
不同 AI 工具的核心能力差异较大,需结合已拆解的流程需求匹配功能,避免因工具功能与场景错配导致降本效果不及预期。
- 万达宝 LAIDFU(来福):销售场景的自动化适配
该工具聚焦销售全流程中的线索管理与跟进监控,核心功能围绕 “减少人工筛选成本” 与 “提升跟进效率” 设计。在线索标记环节,它可自动抓取客户在官网、社交媒体的互动数据(如浏览产品页面时长、下载资料类型、咨询关键词),结合企业预设的客户画像(如行业、规模、需求类型),为线索打上 “高意向”“中等意向”“待培育” 等标签,无需人工逐条判断;在跟进监控层面,能记录销售团队的跟进时间、沟通方式(电话、邮件、微信)、沟通内容关键词,当某条线索超过预设跟进周期(如 3 天未更新)时,会自动发出提醒,减少线索流失风险。不过,其功能主要集中在销售前端,对于生产、物流等环节的自动化支持较少,适合以销售为核心驱动的企业。
- 简道云:轻量级跨部门流程自动化
侧重表单流转与协作自动化,适合中小企业处理采购申请、报销审批等跨部门流程。例如,报销流程中,员工提交报销单后,系统可自动根据发票类型(增值税专票、普票)匹配财务规则,校验发票真伪与金额合规性,再按职级自动流转至对应审批人,无需人工传递单据。但在复杂数据计算(如成本分摊、利润核算)的自动化处理上,功能相对基础,需搭配其他工具使用。
- UiPath:复杂桌面操作自动化
擅长模拟人工进行桌面软件操作,适合处理需在多个系统间切换的重复性工作,如电商企业的订单同步 —— 需从电商平台下载订单数据,再手动录入 ERP 系统,UiPath 可通过脚本设置自动完成数据抓取、格式转换、录入提交的全流程,且支持夜间无人值守运行。不过,其搭建需一定的代码基础,对企业 IT 团队的技术能力有要求,初期学习成本较高。
- 用友 YonBIP:财务场景深度自动化
聚焦财务领域的自动化处理,如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税务申报。以税务申报为例,系统可自动从财务模块提取营收、成本数据,按不同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申报规则生成申报表,直接对接税务系统完成提交,减少人工填报的误差与耗时。但该工具更适配大型企业的复杂财务架构,中小企业使用时可能存在功能冗余,前期部署成本较高。
- 钉钉 AI 审批:办公场景轻量化自动化
嵌入办公沟通生态,适合处理日常行政类流程,如请假、加班申请、办公用品申领。例如,请假流程中,员工提交申请后,系统可自动计算请假天数是否在年假额度内,同步通知直属领导与 HR 部门,审批结果实时同步至考勤系统,无需人工核对考勤数据。但在涉及复杂业务逻辑(如项目预算审批需关联项目进度数据)的流程自动化上,灵活性不足。
三、自动化流程搭建的关键步骤:从规则设定到测试落地
工具选定后,需通过清晰的规则设定与多场景测试,确保流程自动化运行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避免因流程漏洞增加额外成本。
- 明确自动化规则:减少模糊地带
根据拆解后的流程步骤,制定具体的自动化触发条件与执行逻辑,避免规则模糊导致流程卡壳。以销售线索分配为例,需明确 “高意向线索(标签包含‘明确采购时间’‘预算匹配’)自动分配给资深销售,中等意向线索自动分配给新人销售,待培育线索进入公海池” 的规则;同时设置异常处理机制,如 “线索信息缺失(无联系方式)时,自动退回至线索获取环节,通知市场部门补充信息”,避免流程因信息不全中断。
- 分阶段测试:覆盖正常与异常场景
先进行单环节测试,验证单个步骤的自动化逻辑是否准确。例如,测试万达宝 LAIDFU 的线索标记功能时,导入 100 条包含不同互动数据的模拟线索,检查系统打标的准确率(如 “浏览核心产品页面超 5 分钟 + 咨询价格” 的线索是否均标记为 “高意向”);单环节测试通过后,进行全流程测试,模拟真实业务场景中的正常流程(如线索标记→分配→跟进→状态更新)与异常场景(如线索分配后销售离职、跟进超期),观察系统是否能按预设规则处理,同时记录流程运行耗时与错误率,对比人工处理的数据,评估降本效果。
- 小范围试点:收集反馈优化流程
选择 1-2 个部门或业务线进行小范围试点,而非直接全公司推广。例如,先在销售部门试点万达宝 LAIDFU 的线索自动化管理流程,收集销售团队的使用反馈,如 “线索标记是否符合实际业务判断”“跟进提醒的频率是否合理”,根据反馈调整规则(如优化客户画像标签,增加 “行业细分” 维度),待流程运行稳定、降本效果明显(如线索筛选时间从 3 小时 / 天降至 30 分钟 / 天)后,再逐步推广至其他环节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