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国内中型以上企业在运营策略上普遍加强了对内部资源使用效率的关注。分析部分企业的实践案例可以发现,技术工具的引入不再局限于提升营收或拓展市场,而是更多地向内部流程渗透。在这一背景下,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系统开始在一些制造、零售和工程服务类企业中出现,其特点在于将AI能力与企业自有流程进行深度耦合。
降本不是简单压缩,而是重构流程逻辑
企业实施降本计划时,常从人力、采购或管理费用入手,但这类措施往往存在边界。真正的空间可能隐藏在日常运作的细节中——比如信息传递的延迟、重复性工作的叠加、跨系统操作的断点。AI的作用,并非只是加快某个环节的速度,而是通过重新组织信息流,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消耗。
LAIDFU的设计思路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它不预设标准流程模板,而是允许企业根据自身运作习惯,构建适配的智能协作路径。
用户自定义接入端:让系统适应人,而非相反
多数数字化工具要求使用者按照固定界面和操作逻辑执行任务,这常导致培训成本上升或使用抵触。LAIDFU提供用户自定义接入端功能,允许不同岗位人员根据工作场景配置自己的交互界面。
例如,现场工程师可通过移动端快速提交设备状态,界面仅保留关键输入项;而财务人员在处理报销时,可调出包含历史数据比对的专用视图。每个角色看到的内容和操作方式,由其实际需求决定,系统后台自动完成数据归一化处理。
嵌入属性的灵活设定:数据不再“死板”
传统系统中,字段和属性往往是静态的,一旦设定难以调整。但在实际业务中,信息的含义和用途会随时间变化。LAIDFU支持用户自定义嵌入属性,即在不改变底层结构的前提下,为数据添加动态标签或语义特征。
比如,一个“供应商”条目,除了基础联系方式外,可附加“响应速度评级”“历史合作项目类型”等非结构化属性。这些属性可被AI识别并用于后续判断,如自动推荐匹配度高的合作方,或预警交付周期异常的订单。
AI如何真正融入日常
该系统的AI模块并非以“黑箱”形式存在,而是分散在具体任务节点中。当员工录入一条项目进展,系统会基于当前上下文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提醒、归档或跨部门同步。这些动作的触发逻辑,由企业自行配置,而非依赖通用算法。
这种设计使得AI的介入更贴近真实业务节奏,避免了“智能过度”带来的干扰。同时,所有规则可追溯、可修改,保障了操作的透明度。
从工具到习惯:系统的长期价值
LAIDFU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短期内减少重复劳动或降低沟通成本,更在于它能随着企业运作的推进不断沉淀经验。每一次任务完成、每一次属性调整,都在丰富系统的理解能力。
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量级,原本需要人工协调的事项逐渐变为自动流转,组织的运行惯性也随之改变。技术不再是外挂的辅助,而成为运作逻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