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企业对AI技术的期待逐渐从“尝鲜试用”转向“深度赋能”。观察近年来的应用反馈,不少企业引入智能系统后遇到过类似问题:有的工具操作复杂,员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使用规则;有的系统仅支持单一渠道交互,难以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需求;还有些平台积累的业务知识分散在各个模块,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沉淀。这些问题反映出,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具备基础功能的AI工具,更是能灵活适配需求、串联多端资源、沉淀经验智慧的“动力引擎”。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正是针对这些实际痛点设计的解决方案。
一、可配置的Copilot:让AI更贴合使用习惯
传统AI助手往往采用固定的交互逻辑,用户需要调整自身需求去适应系统。而LAIDFU(来福)提供的用户可配置Copilot,则打破了这种单向适配模式。它允许员工根据自身工作场景自定义交互方式——比如客服人员可以设置常用话术模板与快捷回复选项,技术人员能调整代码生成的参数偏好,管理人员则能定义数据报表的呈现维度。这种“按需定制”的设计,让AI不再是“标准化的工具”,而是能贴合个人工作节奏的“数字搭档”。
通过简单的拖拽配置或参数调整,用户就能快速设定Copilot的功能重点:例如在销售场景中强化客户画像分析能力,在行政场景中突出流程提醒与文档整理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些配置并非固定不变,系统会记录用户的操作习惯与反馈意见,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Copilot会逐渐优化响应逻辑,形成更符合个人需求的交互模式。
二、多渠道整合:打破信息交互的边界
企业的日常运营涉及线上平台、线下终端、移动设备等多种渠道,若AI引擎无法串联这些触点,就容易形成信息孤岛。LAIDFU(来福)的多渠道整合能力,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生。它支持将网页端、移动APP、企业微信、线下自助终端等常见交互场景统一接入,无论用户通过哪种方式发起需求,智能引擎都能快速识别并响应。
例如,客户在线上咨询产品信息后,若转到线下门店继续沟通,店员通过终端登录系统即可查看完整的对话记录与需求标签;员工在外勤时通过手机提交的工作汇报,能自动同步至办公系统并与相关同事共享。这种跨渠道的信息连续性,不仅提升了沟通效率,也让服务过程更加连贯。此外,多渠道整合还延伸到了硬件设备领域——通过与智能显示屏、语音交互终端等设备的连接,LAIDFU(来福)还能应用于展厅导览、工厂巡检等场景,进一步扩大了AI的应用范围。
三、知识智能守护:让经验沉淀为组织资产
在长期运营中,企业积累的业务知识(如操作手册、案例文档、专家经验)往往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员工的电脑或本地文件夹中,既难以快速检索,也容易因人员流动而流失。LAIDFU(来福)的知识智能守护功能,正是为了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资产”。
它通过智能分类与标签技术,自动对上传的文档、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结构化处理:例如将技术文档按产品型号分类,将客户服务案例按问题类型标注,将销售经验按行业特征归纳。员工在遇到问题时,只需输入关键词或描述需求,系统就能快速推送相关的知识片段,并关联相似案例供参考。更重要的是,知识库并非静态存储,而是会随着新资料的上传与使用反馈不断更新——当某个解决方案被多次验证有效时,系统会自动提升其权重;当出现新的业务场景时,员工补充的经验也能快速融入知识体系。这种动态更新机制,确保了知识始终与业务需求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