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往往具体而直接:如何让新员工快速掌握设备操作要点?怎样将分散在各个环节的信息整合起来辅助决策?如何保护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不被随意传播?为应对这些现实挑战,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智能制造技术方案,其中万达宝推出的LAIDFU(中文名“来福”)从一线操作、信息管理及技术保护的需求出发,提供了一套较为实用的适配方案。
用户可配置的Copilot(助手):贴合不同场景的“操作帮手”
智能制造场景中,不同环节的操作需求差异明显。生产线上的工人需要快速获取设备调试参数、工艺流程步骤;设备维护人员依赖故障诊断指南、零部件更换手册;质检员则要对照质量标准检查产品细节。传统技术方案往往提供固定的操作指引,难以根据具体岗位和任务灵活调整,新员工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摸索,影响生产效率。
万达宝LAIDFU的用户可配置Copilot(助手)功能,允许工厂根据实际生产场景自定义操作辅助内容。例如,在装配环节,可为工人配置包含“某型号产品组装顺序”“关键部位扭矩参数”“易错环节提醒”的助手模块,工人通过车间终端或智能眼镜调用时,系统直接显示对应的图文步骤;针对设备维护场景,维护人员的助手模块里集成常见故障代码解析、维修工具清单、紧急联络方式,遇到问题时能快速定位解决方法;质检员的助手则突出显示产品检验标准、缺陷图谱和检测工具使用说明。这些助手模块可根据生产任务变化随时调整——当引入新设备时,同步更新对应的操作参数;当工艺优化后,及时修正原有的流程指引。这种贴合具体场景的配置方式,让一线人员无需记忆复杂信息,就能快速获取所需的操作支持。
多渠道整合:打破信息孤岛的“连接桥梁”
智能制造涉及多个环节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系统和沟通渠道中。生产进度数据来自车间MES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来自PLC和传感器网络,质量问题反馈可能通过微信群、邮件或纸质表单提交,物流安排则依赖ERP系统。如果这些信息不能有效整合,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在不同平台间反复切换查询,影响决策效率。
LAIDFU的多渠道整合功能,能够将生产相关的各类信息统一归集到同一工作界面。系统可以对接车间MES系统获取实时生产数据(如当前工序完成率、设备利用率),连接PLC和传感器获取设备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同时整合来自微信群、邮件、纸质表单的质量反馈信息(通过OCR技术识别图片文字或人工录入转数字化)。例如,当生产主管需要了解某订单的执行情况时,打开系统就能看到该订单对应的生产线进度、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近期反馈的质量问题,无需分别登录多个系统查询;维修人员在接到设备故障通知时,能同步获取该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维护记录和相关图纸资料。这种整合让各个环节的信息流动更顺畅,减少了因信息分散导致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浪费。
知识智能守护:保障技术安全的“防护网”
智能制造的核心包含大量关键技术,如工艺配方、设备调试参数、专有技术文档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导致企业竞争优势丧失,甚至影响客户信任。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知识需要在不同部门和岗位间共享(例如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交接工艺要求,技术骨干带教新员工),如何在共享的同时确保安全可控,是工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LAIDFU的知识智能守护功能,通过权限管理和信息隔离机制,为关键技术加上“防护锁”。企业可以根据信息的敏感程度划分存储区域——例如,将核心工艺配方、未公开的客户定制方案存入“高保密区”,仅限研发负责人和核心技术人员访问;把常规设备操作指南、通用质检标准放入“公共知识区”,供生产线员工和质检人员查阅;针对外部合作方(如供应商、客户)提供的技术资料,则单独设置“外部合作区”,访问时需验证身份并限制下载权限。
同时,系统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设置了精细化的操作权限——生产线操作员只能查看与本岗位相关的设备参数和操作步骤,无法访问其他车间的工艺细节;质检人员可以调取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但不能查看研发阶段的配方设计思路;管理层能够获取整体生产数据的汇总分析,但具体到某台设备的详细调试记录或某客户的特殊要求,仍需通过更高层级的权限审批。
此外,LAIDFU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也做了保护设计:当员工通过助手模块获取技术信息时,系统仅展示与当前任务直接相关的内容片段(例如查询“某型号零件加工参数”时,只显示该零件对应的参数表,而非同系列其他零件的全部数据);当需要共享知识给外部合作伙伴时,企业可手动选择脱敏后的版本(隐藏关键参数或客户名称),避免原始敏感信息外流。
方案定位:服务生产实际的适配之选
从实际应用场景看,万达宝LAIDFU并未覆盖智能制造的所有技术领域,而是聚焦于一线操作辅助、信息整合及技术保护的具体需求,提供了一套轻量化、易落地的方案。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实用性”上——用户可配置的Copilot(助手)让一线人员快速获得贴合岗位的操作支持;多渠道整合功能打破了信息孤岛,提升了决策效率;知识智能守护机制则在保障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知识的合理共享。
对于正在推进智能制造的工厂而言,这类方案的意义在于从基层操作和技术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优化生产流程。无论是小型制造企业保护核心工艺,还是中大型工厂整合多环节信息,都可以通过LAIDFU这类工具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通过解决具体场景的实际问题,工厂能够更稳健地推进智能制造转型,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