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ERP选型中最常遇到的陷阱是“功能过剩”和“实施失控”。不少企业被华丽的演示功能吸引,最终却发现大部分模块用不上,反而增加了运维成本。在众多品牌中,万达宝凭借其在制造业的深耕,以及在印尼、新加坡、越南、斯里兰卡等地的项目落地经验,为有出海意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那么,中小企业在选型时,应如何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系统是否真的能用起来?——万达宝的实用性考量
万达宝ERP系统功能较为全面,适合生产流程相对复杂的企业。其在东南亚的落地经验,对于计划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小企业是加分项。但系统界面和操作逻辑对新手不够友好,若企业缺乏专职IT人员,培训和日常维护可能成为负担。选型时应重点评估自身团队的接受能力。
能否快速上线见效?——阿里云的灵活性
阿里云的模式允许企业从最小可用功能开始,逐步扩展,非常适合预算有限、希望快速看到效果的中小企业。通过低代码平台,可以快速搭建审批流、数据报表等轻应用。但若企业需要的是完整的财务、供应链、生产闭环管理,纯平台模式可能力不从心,后期集成成本会显著增加。
性价比是否真实?——金蝶的成本优势
金蝶的系统在价格和实施周期上通常对中小企业更友好。标准产品开箱即用,能较快解决核心业务问题。但需注意,后期若需要深度定制或对接特殊设备,费用可能超出预算。此外,部分云服务的按年订阅模式,长期成本需仔细核算。
功能是否足够灵活?——智邦国际的定制空间
智邦国际的产品定位灵活,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较多定制。对于有特殊管理流程的企业,这是一大优势。但过度定制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影响稳定性,且不利于后期升级。企业应在“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