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能否根据我们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

AI智能体能否根据我们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

2025-09-09T11:53:46+08:00 2025-09-09 11:53:46 上午|

把“智能体”三个字拆开会发现,它先得有“体”,才能谈“智能”。体是什么?是跑在自家机柜里的代码、是认得出内部表格里那一串“土代号”的记性、是能把采购单、合同、聊天记录一锅炖,还能按你喜欢的辣度出锅。换句话说,能不能按业务改刀,才是它能不能端上你桌子的关键。

一、先拆需求,再谈模型
很多厂商喜欢把通用大模型当瑞士军刀卖,看似十八般武艺,真到厂里却连“回形针”都找不到。原因简单:军刀是别人的模具,而你的流程里偏偏把回形针叫“曲别针”。要让AI听懂黑话,就得让它吃你自家饭堂的米。万达宝LAIDFU(来福)把训练灶台直接搬到客户机房:原始文件不更名、不转码、不上传,只在本地做向量化。企业给什么标签,它就认什么标签——哪怕你把“加急”写成“JIAJI”,它也能记住这就是今晚必须出货的意思。

二、场景积木,而不是场景套餐
来福把常用动作拆成三十几块“积木”:搜数、填表、写邮件、画甘特图、调API……IT人员用拖拉拽就能拼出一条“如果客户重复问发货时间,就自动去物流系统抓单号再回邮件”的小流程。拼完立刻测试,不满意当场拆开重装,全程不写一行Python。用客户的话说:“像给AI发工牌,而不是给AI穿制服。”

三、跨平台搜文件,只是入门礼
真正耗人工的,是“找到文件之后还要再改文件”。来福把搜索和处理压成一步:

  1. 一键跨平台捞出最新版报价单;
  2. 自动比对历史版本,标红价差大于3%的物料;
  3. 把结果塞进邮件,发给采购经理,同时抄送财务;
  4. 在ERP里把对应物料状态改成“待谈价”。
    整条链路十分钟搭好,运行一次只要47秒,错误率从人工的8%降到0.3%——省下的时间足够采购同事去喝杯咖啡,而不是加班对Excel

四、定制边界:不是“无所不能”,而是“错了能改”
AI定制最怕“回不了头”。来福每次迭代先跑影子环境,两周对比无误才切正式环境;若新模型把“税率13%”算成130%,一键即可滚回旧版本,无需重新标注万行数据。企业因此敢在里边“乱试”:有人把供应商的送货迟到记录做成“信用分”,有人让AI根据TikTok热度调整下周生产排程——试错了,损失只是一次回滚;试对了,流程就永久省人。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