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位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聊天,发现大家对AI的态度很真实:既想用,又怕“踩坑”。投入大、见效慢、数据安全难保障,是普遍顾虑。有位做工业配件的老板坦言,试过某款AI客服工具,结果训练数据被用于模型优化,连带客户报价信息也暴露了,后来只能停用。对资源本就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次试错的成本太高。
启动AI降本计划,关键不在于技术多前沿,而在于选对切入点,控制风险。与其追求“全面智能化”,不如从几个高重复、高耗时的环节入手,比如销售报价、订单跟进、供应商对账。这些流程一旦跑顺,节省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损耗立刻可见。
万达宝LAIDFU(来福)在这类场景中展现出较强的适配性。它不要求企业推翻现有系统,也不强制上云。数据来源安全是其基础设计原则——所有业务数据可在企业本地服务器完成处理,支持私有化部署,确保核心信息不外流。同时,对希望快速上线的公司,也提供阿里云等成熟平台的线上部署选项,按需付费,降低初期投入。
某五金制造企业用LAIDFU做了个小切口:让AI助理自动处理客户询盘。过去,销售每天要花三小时整理邮件、查产品库、做初步报价。现在,系统自动读取询盘内容,匹配型号、库存和标准价格,生成回复草稿,销售只需确认即可。这一项调整,每月节省近90小时人力,相当于释放了半个人力。
更关键的是,LAIDFU不依赖外部大模型处理敏感数据。企业可以训练专属AI助手,用于绩效评估、采购分析、合同审查等场景,所有训练和推理过程在可控环境中进行,避免商业信息被间接收集。
对中小企业而言,AI不是“未来投资”,而是“当下工具”。从一个流程、一个岗位开始,用小成本验证效果,再逐步扩展,反而走得更稳。LAIDFU的价值,正在于它不设高门槛,既能嵌入小团队的日常节奏,又具备随业务增长而扩展的能力,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经营现实,而不是成为新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