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推动企业数字化的实施路径

AI智能体推动企业数字化的实施路径

2025-08-25T11:51:02+08:00 2025-08-25 11:51:02 上午|

企业推进数字化,常遇到一个尴尬局面:系统建了不少,数据也打通了,可日常运作还是离不开层层审批、人工核对和会议协调。技术看似齐全,但流程运转的节奏,依旧被人力节点卡着。如何让数字化不只是“把纸质流程搬上线”,而是真正提升整体运转效率?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引入AI智能体作为推手。

AI智能体不同于传统自动化软件,它不只按预设规则执行任务,还能在复杂情境中判断、提醒甚至发起动作。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协作者,始终在线,观察流程状态,识别关键节点,并在合适时机介入。这种能力,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落地的新路径。

在这一方向上,万达宝推出的LAIDFU(来福)提供了一种务实的实践方式。它不依赖大规模模型的泛化能力,也不试图替代人的决策,而是为管理层搭建一个可视、可控的操作环境,让他们能主动设置触发条件,监控流程进展,并评估结果,无论过程中是否有人参与。

举个例子,一家中型制造企业常因原材料交付延迟影响生产计划。过去,采购、仓储、生产三部门靠邮件和微信群沟通,信息滞后严重。引入LAIDFU后,管理层设定了几个关键触发点:当某项物料库存低于安全阈值时,系统自动检查采购合同中的交付周期;若临近交期但物流信息未更新,则向采购负责人发送提醒,并抄送生产计划主管。整个过程无需人工逐项核对,但关键人员始终知情,可随时介入调整。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把控制权交给管理者。他们不需要写代码,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或简单配置,就能定义“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比如:“如果客户订单金额超过50万元,且历史付款有延迟记录,就启动信用评估流程”——这样的规则,业务主管自己就能设定。

更关键的是,LAIDFU让流程的“黑箱”变得透明。以往,一个订单从签约到交付,中间经过多少环节、卡在哪个岗位,往往要等到出问题才去追溯。现在,系统会持续记录每个节点的处理时长、响应情况,并定期生成流程健康度报告。管理层可以清楚看到:哪些环节总是需要人工干预?哪些流程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延误?这些洞察,为持续优化提供了依据。

在一家区域分销公司,销售主管用LAIDFU监控合同审批流程。他发现,超过三天未处理的合同中,有七成卡在财务初审环节。进一步分析发现,是部分字段填写不规范导致反复退回。于是他调整了前端表单的提示逻辑,并设置了自动预检功能。两个月后,平均审批周期缩短了40%。

这种变化,不是靠一次性系统升级实现的,而是在AI智能体的支持下,逐步暴露问题、测试调整、积累改进的结果。数字化不再是“建完就结束”的项目,而成为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

LAIDFU的作用,正是为这种演进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环境。它不承诺全自动,也不追求完全替代人工,而是让人与系统在流程中各司其职——机器负责盯守、提醒和记录,人负责判断、决策和调整。当越来越多的流程在这种模式下跑通,企业的数字化才真正从“有系统”走向“能运转”。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