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常面临一个现实难题: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真正提升效率?降本与增效听起来像是并行不悖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顾此失彼。一味压缩开支,可能削弱团队能力或服务质量;盲目追求效率提升,又可能带来额外投入,背离节约初衷。两者之间的平衡,考验的是管理的细致与对工具的合理运用。
不少企业在尝试引入新技术时,把AI助手当作“裁员工具”或“节省人力开支”的手段。这种思路短期内或许能看到账面改善,但长期来看,容易损伤组织活力。真正的增效,不是减少人手,而是让人从重复、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处理更具创造性或需要判断力的任务。
以万达宝推出的AI助手LAIDFU(来福)为例,它的设计思路并非替代人力,而是辅助决策与执行。尤其在数据处理方面,LAIDFU明确不训练大模型,也不会使用客户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或转售。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放心让系统接触核心业务数据,而不必担心信息被用于其他用途。这种对数据安全的重视,实际上降低了企业在合规和风控上的隐性成本。
更重要的是,LAIDFU的运行机制允许企业在不增加额外培训成本的前提下快速部署。它不依赖对通用大模型的再训练,而是基于企业现有流程和规则进行任务执行。比如财务对账、合同初审、客户信息归集等工作,系统可以在设定规则后自动完成,减少人为疏漏,同时避免了为使用AI而专门组织培训带来的资源消耗。
这种“轻介入、重实用”的方式,使得降本与增效不再是对立选项。企业不必为了节省开支而牺牲效率,也不必为追求速度而过度投入。当工具本身足够安全、易用,并且不带来额外负担时,团队更容易接受,落地效果也更可持续。
归根结底,平衡降本与增效的关键,不在于削减多少预算或引入多“聪明”的技术,而在于是否选择了真正贴合业务需求、尊重组织现实的解决方案。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稳健比激进更可贵,务实比概念更重要。